最近看完了〔雜食者的兩難〕之後,接著看的是〔正義:一場思辨之旅〕。

文章連結的影片就是正義一書的作者到台灣的演講記錄。(有興趣的人可以花點時間看看)

為什麼突然想分享這些呢?

不瞞大家說,我們的確是遇到了兩難。

在營運狀況上的兩難。

許多開店的朋友也都知道。想要創造營收,就是要不斷的吸引客人來買單。所以才會有商品推陳出新為的是要刺激消費。但是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嗎? 所以我才選擇了食物,因為那是可以填飽肚子的。不在網路上促銷宣傳說服大家宅配團購,是因為這樣的運輸成本實在太高不是長久之計,在地購買是比較好的選擇。

而如果在不主動宣傳的情況下,能控制的好像就剩下成本了。而我一開始就把定價想的太過簡單。因為想要讓這樣的食物和精神普遍的讓更多人知道,於是儘可能的把價格壓低。但是這樣的好意究竟有沒有成效?我們犧牲了多少?

 

想想最近接連發生的食安問題。

 

我可以理解的是︰

一、很少有店家是可以從原物料生產到產品製造都一手包辦的,因此必須找到上游廠商供貨,而向外採購就必然有他存在的風險和成本。

二、大多數消費者的飲食習慣和消費行為還是處於追求CP值,想要有安心的食物又要好吃還不能太貴。不過這部份我覺得還牽涉到長期外食對味覺的影響,以及薪資結構和物價無法抗衡的種種外來因素。

 

那些視利益為優先而失去社會責任和信用的廠商應該受到重罰。

但是除此之外,我們還可以做什麼呢?

在這種環環相扣的模式下,是必須要跳脫出來才會讓舊的體制崩壞,並且要花很長一段時間建立起新的。

就像爭取民主一樣!

 

我希望我們不要太健忘,對於這樣的事件除了反省檢討,更應該要採取行動,試著想想看要如何才能用自己的能力去改變。

與其說是歷史共業要一同承擔,不如更積極的說我們是生命共同體,對於未來我們都有一份責任。讓自己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去分辨和解析,長期的養成習慣,採取有意識的行動,直接或間接的再去影響其他人,如果你願意的話。

言歸正題,其實我還沒有想到解決的辦法,但是在這樣的自我辯論的過程裡,似乎又可以多澄清一些。

 

最後和大家分享,在〔正義:一場思辨之旅〕中看到的一段文章。

人是講故事的動物。人生就好比一趟敘事的求索之旅。「唯有先回答過『什麼故事中有我的角色』這個問題,才能回答『我要做什麼』。」「就像小說中的人物,我們也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,但是我們人生仍具有某種形式,向我們未來投射。」—蘇格蘭哲學家Alasdair MacIntyre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